Logo

随便说说对于生命可能比较重要的词汇

随便瞎说一些名词:成熟、生命力、边界、内在觉察、自由意志、权力、超越视界、交流、文艺、生命价值与时代、错位感、社会契约、童年、信念、语言和表达、活在当下、照顾自己、认识观察、接纳、社交与独处、人性观

成熟

总是说成熟,什么是成熟?为什么有人看起来早熟?而年纪不小甚至年过花甲的人也会很不成熟?看来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到了一个年纪人就成熟了,那只是生理意义上的成熟,而且可以说这与我们评价一个人成熟与否基本没有关系,而心理上的成熟更加重要。心理上的成熟该是:不再在他人身上抱过分、夸张的情感寄托,具体表现为大事小事里透露一种被照顾被理解的渴望,不善于表达出或故意隐藏自己的诉求,而别人没有领悟理会又会十分不满意。成熟是与他人建立良性连接的基础,是生活充实,内心坚定,着手探索人生路程的基础。不同的人走向成熟的路各不相同,但走向成熟的路是每个人必须要走的。不成熟,不会让人更快乐,有人纵容除外,但这种纵容对于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生命力

自己是不是天生阴郁没有活力?且回顾一下自己刚有记忆的童年时,探索欲是否让你不厌其烦的一下午盯着一群蚂蚁,拆开一个老钟表,一步一定要走一个格子;玩耍发疯时可曾觉得疲惫,沙子土堆,玩具布娃娃。可惜人总是生存在一个不可抗拒的大环境里,生活用一件件小事教育了我们要收敛,在每个人身上有些事件是共通的,有些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是正向的引导,有些是负面的压制。所以生命力在一些人身上大放光彩,有些人则借此损人利己乐此不疲,还有人生命力几乎消磨殆尽,或者在机体防御机制下知晓到了抛头露面的危险,而变得老实巴交,随风摆动。不必难过,不这样又怎么在恶劣的环境中安然度过至今健在呢。发现生命力缺失那么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再努力找回来,因为往往在被压抑的时候还年纪尚小,是体会不到自己的能量在流失的。拥有生命力是好的,能把活力从孩童一直保持下来是幸运的。生命力是生命的能源电池,是追求理想目标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边界

边界在生命旅程里一直都是极重要的东西。从生下来,婴儿就要在摸索中得知边界的概念,我眼前的手脚躯干是宇宙间我能够控制自如的部分;一个物体能够从地面上被我用手拿起来——他和大地不是一体的;妈妈和乳房并不属于我并受我的控制,不是每次想要都会马上出现在面前。漫长的生命过程里,静态物质的边界身体健康机能健全的人们都能没有问题的通过触摸探索建立起来,而动态的生命也存在边界——探索的机会不再是绝对的充足了,父母是陪伴自己最久最长的动态的活的生命,不成熟的父母本身就没有清晰的边界划分,尚处探索中的孩童又怎么搞明白呢。边界模糊不定,会导致把与自己交流所用的方式:意愿想法,和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语音和动作混淆。错误的控制意愿,不切实际的想法诉求,不会让人更快乐。过分要求別人来满足自己,也便是被称为“自私”的表现。

内在觉察

觉察与沉浸相对,都是人的基本技能,小孩子总能做的很好,沉浸在痛快的玩耍中,还能觉察并以之探索这个世界。人类孩子在狗窝长大会建立狗的认知,小狗却无法在人类家庭的教育下与人一样思考。本是一项生来具有的基本技能,在浮躁物质的社会中会变得难能可贵,因为人在这种强调物质过分捧高物质地位的环境中保持沉浸习惯后便会迷失难以自拔了,就像任何习惯的形成一样。内在觉察是与自己做朋友的唯一方式,与自己做朋友,而不是孤立自己忽视自己的情感诉求,人有时容易对自己苛刻无情。这就需要良好觉察力的帮助,与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交流,问一问你为什么不高兴,你为什么迷茫无助,你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你为什么没有动力,给自己一些关爱——人是有这种能力的。所谓觉察也即对自己内在的观察,即观察写着自己之所以为自己,自己独一无二性,自己与宇宙关系,生命意义,生命之前之后的空白,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等等的答题纸。宗教、哲学、心理学、儒释道等学科理论都包括人们对内在世界的理解认识,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一样有意义,充满未知并广阔无垠,仍待每一个人继续探索。

自由意志

人是十分矛盾的——所有的事物都要赋予一个利与弊好与坏,做一个价值判断。所以觉得矛盾两难真的正常不过,尤其天生更敏感更软心肠的人。自由也在不休的争论中曲折前进,无数先人拿血肉与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做了解释。这个价值观的冲击太大了,自由对于太多人来说是可怕的东西,尤其是大多数秩序服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是掌握权力与资源的人,平等的自由意味着他们要交出肆意妄为的权力和盆满钵满的利益,他们本已比自由更自由;还有很多人出于自己坚信的道义信仰而大加反驳,认为这种打破地位传统是荒谬的危险的,他们想要服从带来的安全感。现在人类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自由平等普世价值的认同,这是十分不易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前两天读到一句话可做回答:你必须首先洞察宇宙的真谛,然后才能成为有自由的人。对真谛有越深的领悟,才能越接近自由。自由首先一定不只是外在世界,物质世界的自由,还有内在世界。那么自由的前提便是对自我和外界有一个平衡,统一,全面,清醒的认识。外在表现为博闻包容,负责尊重,活在当下而不短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权力

人对于权力有一种生来固有的渴望,也可以说它是来自于人对自由的渴望的。拥有更大的权力意味着一个人拥有更大的自由,拥有别人没有的权力意味着拥有别人没有的自由,这给人带来莫大的满足感。可追求权力、权力之争实在不是什么人类历史里美妙的篇章,人性丑恶在权力之争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弑父屠兄抄斩政敌都是家常便饭,时至今日仍旧在发生。愚蠢更是常见,哪怕人们从古至今认为争取权力并登上高位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事实证明这些政治精英并不与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搭配,他们玩弄权力的本领越高,越会滋长权力所同时带来的弊端,让人变得愚蠢短视虚伪狠毒,穷尽其力追求权力的稳定维持,这与纯粹美好的理想是绝缘的,他们往往要靠散布谎言或白灰黑色宣传,并出于各方投来的压力大小来做出决定。这个游戏的局越庞大,权力中的个人越没有发言权,越难以对抗权力漩涡中的无形力量。没有束缚的权力之战是十分危险的,会消耗掉大量的社会财富,阻拦破坏一切有可能动摇权力的因素,而这种侵扰又反过来为自己积攒了不稳定因素,这时候就需要更加严格的控制并采取措施转移视线,转移矛盾。可以看出,这种权力的游戏能够带来秩序和安定,但最终都会落入破坏阻碍社会发展,所以不是可持续之计。它造成的破坏性和浪费往往是空前的规模,也几乎必然会在已无法停止的权力斗争中以目睹崩溃而收场。权力之争是人类文明迄今最可怕最丑恶的事情。

超越视界

上文提到人有沉浸的技能。通常人不会一直看着天上想象远方星球上生活着的外星人。人群主流意识是踏实的站在地球上的,充斥在我们眼前的实实在在的环境中。开公司卖产品,宣讲拉票,工作购物,看剧聊天玩游戏,旅行定位发片。人们日常99%的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都得到了满足,也就导致了习惯性的沉浸,变成迷失在其中。这对于日常生活之外的意义探寻,观察力和批判思维是致命的,也默认了现有的社会秩序,默认了在这个秩序中寻求答案,让不断膨胀的物质化商业化吸收了自己,不同人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变得千篇一律追求着同样的私家车大户型和真皮提包,视表现不同的人为异端异类,疲惫发牢骚却轻易无法再开启深究反思的能力。超越视界便是唤醒被生活催眠了的自己,在视界之外重新思考这一切,尤其问问自己,是否在向长远的目标前进,走的充实坚定,是否精神与物质得到了同样的满足,抑或是否心底里有一股压抑的不满,无法言说无法释放,生活疲惫看不到出路。功利的角度出发,不论大小商业,短视都是不可取的,短视无法适应长远的商业发展,而往往能攫取大量短期财富的商业都是掠夺性质的,不长久甚至付出比收益更大的代价。功利心,急功近利是个人已被物质化的结果,是难以获得满足的。再度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物质富裕不等于精神满足。物质追求并没有错,而清醒的认识能让人冷静,在物质追求的路上也要有精神追求,从中摘取到精神果实才能收获满足。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对视界之外的思考也是能够唤醒自我觉察的,两者相辅相成,在更广的时间跨度中探索人生定位,目标和意义。

交际沟通

人是离不开人群的,人生而为群体生活。社会性在前,其次才成之为人。当然不排除个例由于种种罕见的原因真的厌恶群体生活,就像极罕见的有只蜜蜂出生便自己飞到一边去生活——对于蜜蜂来讲往往生存不了多久,幸运的是人通常不至于生存不下去。不与其他人联系,许多情感来源将搁浅,诉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快乐便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他人作为我们所依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的一部分,是一个美妙充实的生命体验过程不可缺失的元素。除了一些群体先天不幸带着疾病出生,在童年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都可以学会,就像使用餐具吃饭一样。后天因素,比如缺乏沟通环境,遇人不善导致社恐等等,之后就要付出更多的练习才可以了,这非常的可惜,但人不论什么技能都要练习才可以的,只是不再是小时候无意识的训练了,或许能够尝试把它当作一项如游泳健身一样的运动来练习吧。当然作为生活在当代的好处,可能性是开放广阔的,交际技能也不是非必须不可。

文艺

人有创造,表达的欲望。交流沟通是途径之一,文学艺术是途径之二。不表达自己,千万思绪心中过什么也没留下,那多么寂寞。古人留下来了用尽各种方式所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岩石壁画上,瓶身瓶底,武器,农用器具等等等,今天小孩子有了更高级的电子画笔,橡皮泥,何处不曾见过人类的创作呢。如今表达的方式太多样了,电影电视剧都是十分流行的创作形式,但创作者还是少数,今天还多了一个门槛大幅降低的视频/文字自媒体和短视频,当然,也带来如今一个现象是创作和流行文化变得十分庸俗化,丝毫不像古代,作一首气拔山河的五言诗,一首写景抒情细腻入微的词。但现在也是平民大众首次能够面向大众进行创作了,短视频的火爆流行也说明了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罗大众,人创作表达的欲望都是存在着的。不管是细腻的还是粗犷的情感,自由的抒发表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而非莫不发声,于社会于己都是有好处的。

add at 2019-06-09

生命价值与时代

种种因素杂糅在一起,无疑一眼看上去社会就像混乱噪杂的一锅粥,一点都不安静,一点都不清醒。不乏理性的声音,但发出来仿佛投入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水,也看不到什么涟漪。倒是假新闻标题党娱乐头条占据着各个屏幕,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人生下来不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不能左右的因素还是诸多存在着。不乏消极厌世的宅男宅女将目光投向他们眼中二次元的完美设定,迷茫漫无目的的人黑压压的涌向大学再漫无目的涌了出来。焦虑是普遍蔓延着的一场全球瘟疫。人类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代价如今几乎能看个全貌了。环境恶化,气候改变,经济整体的繁荣大部分流入了最富裕阶层的口袋拉大了贫富差距,全球化发展迅速调头保护主义林立,政治收紧,经济控制加强,阶层流动性几乎停滞,民营企业忧心忡忡。不必意识到宏观的问题,光气氛就足以让人焦虑了。读书工作吃饭赶路都要抓紧时间,赚更多的钱,才能买得起今明天需要的林林总总,相信更多的钱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环境,还有大街小巷等着收钱的课外兴趣班。工资营收是在提高,赚了更多的钱,但要花的钱多的更多。唯利是图的商家压缩成本,食品行业尤其害人惨重。医院人满为患。这种气氛也助长了娱乐庸俗文化泛滥,疲累了一天过后,干嘛再拿遥远深沉的话题折磨自己。这种快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不是血肉之躯的人类所承受得起的,却也没必要去承受,这种快节奏发展对各方都没有增加收益,只是把未来的收益拿到了现在让数据好看,可各方包括环境付出的代价实在得不偿失。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这时候显得非常重要了,为集体文明发展贡献可喜可贺,但个人也需要个人幸福,不止是大众也包括陷在权力漩涡中的争红了眼的政治家,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环境中的所有生命。

错位感

放眼望去的时候,总能看到人们坚定远虑的活着,而他们所着眼的那些东西总是提不起自己的兴趣——房子、存款、靓男靓女,来者不拒,不来也并不乐意索取;总觉得心里有别样的情绪,时而复杂不可琢磨,时而简单委屈惆怅,虽然早习惯了无人关注无人理解甚至无缘诉说,但还是免不了失落可惜;总觉得自己与他们在投入生活着的人全不相同,为了不让自己显眼露头,只好努力装作他们的模样,时常尴尬难堪,落得身心疲惫。内心世界的彷徨挣扎,消耗了太多能量和精力,可还是填补不了这沟壑。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却明明不在一个世界。

一个人所认为的世界的样子,就是他眼中的世界,也就是佛教说的,相由心生。所以,与现实世界的错位感,竟来自于自己的心底相信自己与世界错位。世界就像水一样,游鱼长的不管多奇奇怪怪,总是被包容在其中的,占着他形体所占的那份空间,从来不会错位。而人们更是一样的模样,展开都是一个大字,奇奇怪怪的形状也都没有。

生下来,我们就开始摸索这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是实打实的度过了生命开端的每秒钟,看看这里,看看那里,视界中的东西,有些在动,有些静止。一天的故事不管好坏都那么悠长,一夜过去如同来到了新生,一节课刚开始就已坐如针毡。如若能一直这样自在的摸索学习,不受打击与挫折,那么便是十分满意的,游玩其中自得其乐,错位感无从得到萌芽之机。

原来是一些不好的因素。恐惧、内疚、自责、缺爱、冷漠、身心的疼痛等等,突然从头顶浇下来了一盆水。若没有安慰支持,没有鼓励,没有原谅和爱,它们让还在形成世界观的人愈加冷酷,并发觉: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好,人间不值得。生命的火焰渐渐的摇曳起来,或许是没有了氧气令它变得暗淡下去,直到冒出一股青烟,最终轻轻地熄灭。这时主观意愿便不再想要探索融入了——人又不傻,干嘛看到墙一定要撞过去——可现代人又如何离开现代社会独自生活,还是要被赶鸭子上架。这时候再已没有什么让自己欢愉的理由了,责任、期待还在不断的飞过来,社会对每个人安排了紧紧的日程。生活的一步步必须不断进行下去,看起来不由得选择。亲人朋友这时也已经与自己站的很遥远了,哪怕依旧维持着表面上的联系也还是疏远,甚至不如工作或学习上的同事老师同学与自己更亲近,但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终归代替不了亲人的位置。

如果这时候,偏于一隅灰心丧气,这道沟怕是永远也迈不过去了。心境里充满着对这个世界体验极不好的情绪和信念,不察觉间,又传染给了眨巴着眼渴望着故事的下一代。这便成了一个人一生故事的梗概。

如果走向另一条路——这真是需要运气的——路人打开了自己生活罐头的盖子,看到了天空之外的天空,触碰了知识范围之外的知识,或者他还进一步把你拉了出去。多么美好的故事,可最可靠的希望,还是在自己身上。另外记得,从一个生活罐头里出来,就别再进到另一个罐头里盖上盖子了。

社会契约

人是不太喜欢抽象模糊找不着边,宗教也要摆一尊神像才可吸引信徒来供奉。组成一个社会群体的每个人之间,必然要形成一个无形的契约,描述群体间共同生活的行为意识准则,让这个群体建立起一些共同的价值观与期待,作为个体间产生交流联系的最基本被默认的共识,好在此之上发挥人性的创造力进行不可避免的博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了交流博弈也就如影随形。尤其在小小城市,小小社区,河水经过都要流淌的平稳缓慢一些,人也更容易达成一个更细致完整的契约,包含着高低等的规规矩矩更加严格,更不容易被打破。

《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 作为一部影视作品难得的对此刻画的非常细致入微。一个相对闭塞的社区,也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在每个成员心中扎下了根的事无巨细的无形的契约,提供给每个人生活所需的目的,所需的方式,所需用来考虑事情的因果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古代的严苛礼教文化,更是用千年的时间把"契约精神"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变成了鲁迅一代作家笔下极具讽刺意味的诸多作品。

不能融入的代价是高昂的。需要承受质疑,被指责被抛弃被视为异类。随着他们年龄越长,或越从中得势,他们越不愿意打破这套规则,因为他们已经用尽毕生在这套规则中摸索了,玩的精巧熟悉手法多样,这契约已经与他们的生命纠缠在一起。并没有什么不可忍受。契约面前,年轻人叫喊的什么解放,什么自由,成何体统。

add at 2019-07-12

童年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初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时,是有点震惊的。这句话着实对这个每个人都面对着的困境叙述的十分到位。人对于世界最初的认识,最开始建立起的意识观念,爱、相处、自我与价值,认认真真还是轻描淡写,看待他人和事物,胆怯自卑还是自信开放,等等等等组成生命个体与世界相联系的灵魂本质的重要元素,都从童年时期孕育结果。无可避免的,童年所处的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几乎也没有什么个人选择的空间,主要由社会发展程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给了每个生命成长的环境。而就是在这个人文物理环境中,每个人潜移默化的学习锻炼着下面那些能力。直到某一天阴差阳错——那么也意味着或许那天不会到来——可以开始自己触及心灵深处的思考,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自己经历了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什么样的自己,自己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子。

人,既可以弱小,无助又可怜,又可以塑造着小社会,影响着大社会。一切除了生物本能以外的思考、行为的起点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不独立的人使不出自己的劲,而只能听命于人,被他人赋予生命所需要的安全感。独立是步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步,没有迈出这一步的话,也谈不上对如下几点的思考取舍,实在太遗憾了。

信念

信念是人灵魂的电池,为人提供热情、力量、动力、跨越困难障碍的勇气,它有时是对宗教、主义的信仰,有时是爱恋、责任、价值追求、理想,甚至复仇。信念来自于人意识中对某种事物、理念或神秘力量存在的相信,这份相信带来坚定,坚定带来方向,生命力燃烧朝向的方向。没有信念的人,往往不堪信任。有了信念,才使生命的火焰肆意张扬,在风雨中摇曳而不熄。对每个人来说,信念来源和障碍都各不相同,信念给人以动力,却也随着越偏执、越狂热越让人容易失去理智。王小波说,“信仰是重要的,但要从属于理性”。一般在信心饱受打击,建立起的观念被突然摧毁,童年被压制讥讽、被冷落忽视的过程中,生命动力也会随着信念的动摇无声消失。

语言和表达

轻松平静、点到为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玩弄文字,能够在文字中增添或领会深意,作文讲谈行云流水言之有物的能力,实在是人生一件宝器。没错,天赋是非常重要的,天生的对复杂事物敏锐的捕捉感知能力非常重要。随着认识感知的不断增多,经过沉淀糅合并能打乱组合成为跳动在自己笔下的故事。婴儿刚出生便用哭开始了表达,表达对于生存至关重要。学习语言的过程开始,是表达能力进入新阶段的时间点,也是一个给人奠定很大差距的时间点。这时开始接收到的表达逻辑,思维方式,与人表达自然或拘谨,提防或敞开,幽默或死板等,都会结合基因携带的性格特质吸收混合形成自己的表达逻辑和思维方式。不会表达->学习表达->能够表达->练习表达->表达的恰到好处->表达的精巧娴熟,能够运用自如,表达能力便成为一个普普通通满足要求的工具。表达不只口头,也有音乐、绘画等艺术途径的抽象表达。童年养成的表达短板,后天练习无疑是困难的,仿佛不合规的基地之上已经建起了摩天高楼,现在发现了隐患要进行修补。目前社会没有一个允许成年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的自然环境,学习艺术表达那么就更困难了,被生活磨平至奄奄一息的好奇心,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思维……,再加上仅存的毅力。也就不会像无知却满怀好奇心的婴儿那样不急不躁轻松自然动力十足,但追求仍旧是有价值的。

活在当下

积极地主动地感受、投入身心,觉察到并能掌握着思维走向,而不是沉浸在幻想的思绪的泥潭中(不停的走神)凭借藏识(下意识)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漫无目的,行动没有意义。人自生下来时,都没有持着这种状态的,必然是抱着探索的精神和好奇心,感受所有这些未曾见过的一切,学习到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逻辑,成为了现在正读着这句话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使自己,或者会使自己不知不觉里远离了当下,活在泥潭里,值得每个人深思。

照顾自己

悉心培育自己各方面能力进步成长,聆听自己,关注自己。尤其在意自己的情绪,摆脱焦虑,摆脱下意识生活会带来的无力感和绝望。面对着充满不安元素的现实世界,为自己的心灵塑造一个良好环境,保护自己内心免受内外界施加的痛苦、恐惧、暴力、悲伤,能够给予自己灵魂以养分。

认识观察

外到世界、内到心灵,都保持着一份良好的联系和理解。建立历史观,掌握过去是理解现在的前提,大到宇宙、社会,小到自己。冷静分辨,思维全面,既要廊庙经纶,也需山林泉水。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历史进程保持一份了解,还是必要的。

接纳

观察后重要的便是能够接纳。接纳自己的当前状态,不自暴自弃过分苛求,相信自己爱自己,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唯一不变的事实是永不停止的变化,接纳外界的林林总总,承认现实之所以为现实,从而不易掉入只是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的陷阱。

社交与独处

单独的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教育、没有语言,也就无法进行更智慧的思考,与其他聪明的动物别无二致。个人价值离不开共同体的价值。社交也因此具有了必要性。而社交能带来的,又不仅仅是流传这些最最基础的基础,还有不同灵魂间的沟通交往,帮助和扶持,使双方每个人发挥大于本身的价值,追求自己之力到达不了的地方。不管挚友、至亲、普天之下的朋友,不粘滞,不索求,干净利落,畅快淋漓的关系,能给生命带来多大的惊喜?

人性观

人性首先含有动物性,它是每个生物首先作为个体可以在复杂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本能。人性,囊括着动物性。动物性也本就不存在人类文化中的善恶标准。崇尚善良、慈悲为怀的个人品质,道德,普世价值的文化,在没有实现以前,长期会是一个人们建立起的无比向往的美好期待和寄托,但首先是人创造出来的,不可离开人而存在,也即是赖以人的人性为基础才得以生存的东西。在有了这种文化以后,有了第一个人开始觉得杀戮同胞太残忍并传播出去以后,有了第一个人开始觉得奴隶他人是残忍的荒谬的以后,人性才开始被辨识,含义范围得到丰富修缮。虽然人性总是显现一层丑恶的意义,因为正是它驱使着人做出种种与人类文化背道而驰的行为,而且它事实上也一直存在在那里,考验总不会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乐观是无益的。可对此而感到悲观恐怕也是无益的,没有必要。最好就如同看待一颗随风摇曳的树,它就是结结实实的存在于那里。明辨至此,也不必自恃道德高尚而去没有底线的纵容隐忍别人,是是非非,也需要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观念。